早起与先生陪外地来的朋友外出,他们各自都有安排,午饭便与孩子约在万达解决。
素来不喜吵闹的我们俩选择了家比较安静点的餐厅,店里各位食客或就餐,或等餐,都很守规则,我们母子也小声地交流,一切都是那么轻松、和谐。
这清净和谐没有维持多久,我背后的台面上一对年青母子不断地发出刺耳的声音:孩子的尖叫,妈妈的训斥,餐具摔在地上的声响,小孩子跳下地面蹦跳喊叫……我忍不住地捂耳、皱眉,餐厅里别的食客也纷纷观望,侧目,小声地嘀咕。这些丝毫没有影响母子俩的“正常活动”她们依旧我行我素,看来是习以为常了。
我们匆匆吃过,离开。
回家途中,儿子笑着说:“妈,如果我小时候这样,你会怎么做?我估计你得狠狠地批评我,或者给我一顿胖揍!”我看了眼高高大大的大男孩回道:“第一,你不会。第二,既然不会,剩下的假设就不存在了。”我们又聊了很多。长大了的孩子对于成长过程中我的严要求充满了感激。
宽严相济,张弛有度,规则意识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真的很重要。否则,完全“自由”生长的孩子,看起来很民主,很快乐,很自由。试想:一棵小树不经剪枝,打杈,想怎么长就怎么长,最后这棵小树会不会长大,成材?也许会,但成材的概率会怎样呢?
可怜的是:这种持有给予孩子“自由 ”生长理念的父母却不在少数,他们把自己小时候没有得到的“自由亏空”无限制地在孩子身上得以实现。也许若干年后,这些“自由”的孩子会成为被筛子筛下的“秕谷”!
自由有错吗?没有, 自由本没错,到“度”地把握是个学问,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好好把握!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